第17章放线菌
放线菌的特性:①呈分枝状生长、革兰染色阳性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②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种类繁多,有53个属。③绝大多数不致病,致病性放线菌主要为放线菌属和诺卡菌属的某些菌群。④是抗生素的主要产生菌。
一、放线菌属
1.正常寄居在人和动物与外界相通的体腔中,为人体的正常菌群,可引起内源性感染。2.对人和动物致病的主要有衣氏放线菌、牛型放线菌、内氏放线菌和黏液放线菌等。
生物学性状:①革兰阳性,丝状,常形成分枝状无隔菌丝②无芽胞、无荚膜、无鞭毛③厌氧或微需氧④培养较困难,初次分离加5%CO2可促进其生长⑤生长缓慢,4~6天长出灰白色、粗糙的微小菌落⑥在患者病灶和脓汁中,肉眼可见黄色小颗粒,称为硫磺样颗粒。
压片后镜检,可见放射状排列的菌丝,形似菊花状。
致病性:①放线菌大多属于正常菌群,寄居口腔等、可以成为条件致病菌(衣氏放线菌)②放线菌病:特点:脓肿、多发性瘘管、脓汁中有硫磺颗粒,好发于面颈部.③放线菌还与龋齿和牙周炎有关。
原理:内氏放线菌,粘液放线菌→产生6-去氧太洛糖→使其它细菌粘附于牙釉质表面→菌斑→产酸→龋齿。其他细菌的进一步侵入:引起牙龈炎,牙周炎
二、诺卡菌属
1.广泛分布于土壤,不属于人体的正常菌群,引起外源性感染2.对人致病的主要有星形诺卡菌和巴西诺卡菌生物学性状:①革兰阳性杆菌,形态与放线菌属相似②部分诺卡菌具有弱抗酸性,用1%盐酸乙醇延长脱色时间,即可变为抗酸阴性,据此可与结核分枝杆菌相鉴别③专性需氧菌,营养要求不高④生长缓慢,一周左右可见表面干燥、有皱褶的菌落;在液体培养基表面形成菌膜
致病性:①星形诺卡菌:主要通过呼吸道引起原发性化脓性肺部感染,引起肺炎、肺脓肿、慢性者类似肺结核或肺真病;也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皮肤创伤感染②巴西诺卡菌:可侵入皮下组织引起慢性化脓性肉芽肿,表现为肿胀、脓肿及多发性瘘管。感染好发于腿部和足,称足分枝菌病
第18章支原体
概述
支原体:没有细胞壁,能独立生活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分支原体属和脲原体属。
形态与结构:①0.3~0.5μm;②无细胞壁
③具高度多形态性,常呈丝状,多分枝状(故名)
④能通过除菌滤器
⑤细胞膜含胆固醇
⑥含有DNA和RNA⑦Giemsa染色呈淡紫色。
特殊结构:①荚膜或微荚膜:抗吞噬作用。②顶端结构:黏附宿主上皮细胞表面,与支原体致病有关。
培养特性:①需氧和兼性厌氧:在含5%CO2和90%N2中生长最佳。
②营养要求较高
③繁殖较慢
④油煎蛋样的菌落⑤二分裂繁殖等
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区别:
性状支原体细菌L型
菌落油煎蛋状油煎蛋状
形态多形性多形性
大小0.2~0.3m0.6~1.0mm
细胞膜含胆固醇不含胆固醇
细胞壁无无
通过滤器能能
回复成细菌不能能
对青霉素不敏感不敏感
致病性支原体肺炎等泌尿生殖道感染
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相同点:
1.缺乏细胞壁,形态多样,能通过滤菌器;2.固体培养菌落呈荷包蛋样或颗粒状;3.临床表现相似,为间质性肺炎、泌尿生殖道感染、不育等。
生化反应:能分解葡萄糖、精氨酸和尿素。
血清抗体鉴定:1.生长抑制试验(growthinhibitiontest,GIT)
2.代谢抑制试验(metabolicinhibitiontest,MIT)
致病机制:黏附素:黏附呼吸道或泌尿生殖道上皮细胞。荚膜或微荚膜:抗吞噬作用。毒性代谢产物:神经毒素、磷脂酶C、核酸酶、过氧化氢和超氧离子均能引起宿主黏膜上皮细胞或红细胞的病理损伤。超抗原:免疫调节。其他:如穿透支原体黏附侵入CD4+T细胞引起损伤。
体液免疫:抗膜蛋白的抗体包括IgM、IgG和SIgA。细胞免疫:主要是特异性CD4+Th1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支原体属所致疾病:
一、肺炎支原体
生物学性状:①无细胞壁②二分裂方式繁殖③典型菌落呈油煎蛋样
所致疾病:间质性肺炎,又称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
致病物质:①含特殊的顶端结构:P1表面蛋白和P30为主要的黏附蛋白;②具有超抗原作用,能刺激炎症细胞在感染部位释放大量的淋巴因子引起组织损伤。③毒性代谢产物:核酸酶
④荚膜
传播途径:主要经飞沫传播,多数发生于夏末秋初,5~15岁青少年发病率最高临床表现:①发热(约39℃)、头痛
②持续性顽固咳嗽、胸痛等
③病理性变化:X线:以间质性肺炎为主。
免疫性:①呼吸道局部黏膜产生的SIgA对防止再感染有较强保护作用②非特异冷凝集素③体液免疫为主,出现IgE介导的I型超敏反应,促使哮喘病急性发作。
防治原则:①对红霉素、四环素或螺旋霉素敏感②灭活或减毒活疫苗的应用效果不理想
二、解脲脲原体
生物学性状:
培养:微需氧,营养要求高,耐酸耐低温,不耐热,48h后固体长出“油煎蛋”状菌落。生化反应:分解尿素,不分解糖类和精氨酸。抗原:MB抗原是其主要膜抗原,将解脲脲原体分为A、B两大群,14个血清型。
致病性:1.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引起在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GU)中占第二位,且常与淋球菌合并感染。2.与不孕症有关:①吸附于精子表面,阻碍精子运动②干扰精子与卵子的结合③与精子有共同抗原,其抗体对精子造成免疫损伤。
免疫性:机体对正常寄生的解脲脲原体难以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第19章立克次体
概述
立克次体:是一类以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严格细胞内寄生的革兰阴性细菌。共同特点:①多呈球杆状或杆状,G-②专性活细胞内寄生,二分裂法繁殖③以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或储存宿主④大多是人兽共患病病原体⑤对抗生素敏感(磺胺类药物促进立克次体生长)
生物学性状:
形态:①多为球杆状、杆状。
②Giemsa染色呈紫色或蓝色,在感染细胞内分散于胞质内,或成堆于核旁,或呈桑椹状的包涵体。
结构:①细胞壁与G-菌相似
②有些菌属没有脂多糖
③部分菌属有微荚膜样粘液层
培养:鸡胚培养:卵黄囊
细胞培养:鸡胚成纤维细胞
动物接种:豚鼠、小鼠
抗原构造:①种特异性Ag:外膜蛋白,不耐热②群特异性Ag:LPS或多糖,耐热与普通变形杆菌OX株有共同Ag
外裴反应(Weil-Felixreaction):
原理:交叉凝集试验
普通变形杆菌菌株(替代立克次体Ag)+病人血清→测立克次体Ab
抵抗力:①较弱,56℃、30min即被灭活
②节肢动物粪便中可存活一年以上
③对氯霉素、四环素类抗生素敏感
④磺胺类药物可刺激其繁殖
感染途径:①节肢动物叮咬:人虱、鼠蚤、蜱、螨等②呼吸道或眼结膜感染
致病机制:①内毒素:类似G-菌内毒素②磷脂酶A:溶解吞噬体膜、宿主细胞膜③粘液层:粘附、抗吞噬④免疫病理损伤⑤主要靶细胞:小血管内皮细胞、白细胞微生物学检查:标本采集:急性期血液和双份血清分离培养:细胞培养、卵黄囊接种、豚鼠或小鼠腹腔接种血清学试验:免疫荧光试验、外斐反应
防治原则:①控制和消灭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灭虱、灭蚤、灭鼠、灭螨、灭蜱等)②治疗用氯霉素、四环素类抗生素。禁用磺胺类药物
一、普氏立克次体
是流行性斑疹伤寒或虱传斑疹伤寒的病原体。
流行环节:传染源:病人,不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储存宿主:病人传播媒介:人虱传播方式:人→人虱→人
临床特点:①潜伏期:2周②突然起病③发热、寒颤、头痛、肌痛、关节痛、皮疹
二、斑疹伤寒立克次体(莫氏立克次体)
是地方性斑疹伤寒或鼠型斑疹伤寒的病原体
流行环节:传染源:鼠
储存宿主:啮齿类动物(主要为鼠)
传播媒介:鼠蚤或鼠虱
传播方式:
临床特点:与流行性斑疹伤寒相似,但病情较轻,发病缓慢,病程短,很少侵害中枢神经系统。
三、恙虫病东方体
是恙虫病或丛林斑疹伤寒的病原体
流行环节:传染源:鼠传播媒介:恙螨储存宿主:恙螨(经卵传代)
传播方式:
临床特点:①潜伏期:7~10天②高热、剧烈头痛等③红斑样皮疹、水疱、溃疡周围红润,上覆黑色痂皮(焦痂)
主要病原性立克次体:
四、柯克斯体属(现归于军团菌目)
是Q热的病原体
蜱为传播媒介
临床特点:发热、头痛、腰痛等
五、巴通体属(现归于根瘤菌目)
是猫抓病的病原体
传染源:猫
临床特点:丘疹、脓疱、脾肿大等
第20章衣原体
概述
衣原体:一类严格真核细胞内寄生,具有独特发育周期,并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归属于细菌学
范畴。
共同特性:①有细胞壁,革兰阴性,呈圆形或椭圆形,具有独特的发育周期,类似细菌的二分裂方式繁殖。②有DNA和RNA,含核糖体;具有严格的细胞内寄生性,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分类:
生物学性状:
发育周期与形态染色:原体:呈球形、椭圆形或梨形,是发育成熟的衣原体。具有强感染性,在宿主细胞外较稳定,无繁殖能力。Giemsa染色呈紫色,Macchiavello染色呈红色。
网状体,亦称始体:圆形或椭圆形,无细胞壁,代谢活跃。网状体是衣原体发育周期中的繁殖型,不具感染性,Macchivello染色呈蓝色。
包涵体:始体和原体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场所,有助于诊断
培养特性:①专性细胞内寄生
②能在鸡胚、小鼠和细胞内培养
抗原结构:属特异性抗原
种特异性抗原
型特异性抗原:根据MOMP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不同,可将每种衣原体分为不同的血清型或生物型
抵抗力:①消毒剂敏感,不耐热②耐低温③抗生素敏感:环内酯类、四环素类
一、沙眼衣原体
生物学性状:原体为圆形或椭圆形,Giemsa染色呈紫红色。
所致疾病:①沙眼
②包涵体结膜炎:包括婴儿结膜炎:引起急性化脓性结膜炎(包涵体脓漏眼)
成人结膜炎:引起滤泡性结膜炎,又称游泳池结膜炎
③泌尿生殖道感染
④婴幼儿肺炎
⑤性病淋巴肉芽肿
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
标本:眼结膜刮片,分泌物;泌尿生殖道分泌物分离培养特性:鸡胚、小鼠、细胞培养(与病毒相似)防治:较弱,抗生素敏感(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
二、肺炎嗜衣原体
所致疾病:起肺炎、支气管炎、咽炎和鼻窦炎等。起病缓慢,临症状与肺炎支原体相似,表现为咽痛、咳嗽、咳痰、发热等,一般症状较轻。
三、鹦鹉热嗜衣原体
致病性:①临床表现多为非典型性肺炎。经呼吸道、破损皮肤、粘膜或结膜感染
②人类通过吸入鹦鹉热衣原体或亲密接触病禽而引起呼吸道感染
③鹦鹉热为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疾病
中药可以治愈白癜风吗白癜风早期能治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