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MP与洁净厂房的建设要求二

接上期

八、《GMP》对制药企业生产厂房的要求

1、总体要求

厂址选择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选在周转环境较清洁和绿化较好的地区,并尽量远离铁路、公路、机场(尤其是防振要求高的洁净室),与交通干道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50cm。不要选在多风沙的地区和有严重灰尘、烟气、腐蚀性气体污染的工业区。若条件不允许,必须位于工业污染或其它人为灰尘较严重的地区时,要在其全年主导风向的上风侧。

不论是新建或改建的洁净车间周围都要进行绿化,车间四周应设消防车道,厂区的路面尽量选用坚固、起尘少的材料。

工艺布置在不影响生产情况下,为了减少交叉污染和便于系统布置,尽量将洁净度要求相同的洁净室安排在一起。洁净室内只布置必要的工艺设备,容易产生灰尘和有害气体的工艺设备或辅机尽量布置在洁净室的外部。在同一洁净室内,尽量将洁净度要求高的工序布置在洁净气流首先到达的区域,容易产生污染的工序布置在靠近回、排风口的位置。

建筑要求洁净室的位置要尽量设在人流少的地方,人流方向要由低洁净度的洁净室向高一级的洁净室过渡,在洁净室内一般采用上送下回方式。

上送上回方式虽然在某些空态测定中可能达到设计洁净度级别,但在动态时很不利于排除污染,所以是不宜推荐的方式,这是因为:

(1)上送上回容易形成某一高度上某一区域气流趋向停滞,当使微粒的上升力和重力相抵时,易使大微粒(主要是5μm微粒)停留在某一空间区域,所以不利于排除尘粒和保证工作区工作风速(对于局部百级);

(2)容易造成气流短路,使一部洁净气流和新风不能参与全室的作用,因而降低了洁净效果和卫生效果;

(3)容易使污染微粒在上升排出过程中污染其经过的操作点,在洁净走廊由于没有操作点,如用上回则一般不存在这种危险,在其两边房间之间没有特别的交叉污染的条件下,采用上送上回方式是可以允许的——仅指30万级的低要求洁净室采用。

药品生产企业的厂房与设施是指制剂、原料药、药用辅料和直接接角药品的药用包装材料生产中所需的建筑物以及与工艺配套的公用工程。

药品生产企业为了消除混药和污染,或将这种可能性降至,必须要有整洁的生产环境及与所生产医药用品相适应的厂房设施,这包括规范标准化厂房以及相配套的净化空气处理系统、照明、通风、水、气体、洗涤与卫生设施、安全设施等。这里讲的制药生产企业的厂房与设施就是指药品生产所需的环境保证条件。

因为厂房与设施是药品生产的根本条件,是实现《GMP》的“硬件”,WHO及各国的GMP中均有厂房设施专门的章节;我国的《GMP》年修订版亦对厂房与设施条件做了具体要求。

药品生产企业为了防止来自各种渠道的污染,采取了多方面的污染控制措施。普遍采用洁净技术,并初步形成了综合性的洁净技术体系作为洁净室的主要组成部分。空气净化是极为重要的,它与洁净室的建筑设计有着极为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纯水及高纯工业气体也是经常遇到,它们虽各有其可以安置在洁净厂房外的独立制备工艺,但往往由于生产中的种种特定条件,其使用点一般均在洁净室内。

美国宇航标准中的洁净度级别表表一

级别微粒生物微粒粒径数量浮游数量沉降量(μm)(粒/ft3)(粒/L)(粒/ft3)(粒/L)(粒/ft3·周)(粒/.50.10.≥0..50.0≥0..≥0.02.50.≥0.

年国际空气洁净度标准(草案)表二

空气中生物和非生物微粒总数≥0.5μm微粒的数量空气中生物微粒单位容积空气中活性菌落数量表面生物微粒沉降菌落数量(ft3)(L)(ft3)(L)(粒/ft2·d)(粒/m2·周)1不控制不控制不控制22.50.08842003233.50..50.10.00...

美国联邦标准E表三

级别

级别的浓度上限

0.1μm0.2μm0.3μm0.5μm5μm单位体积单位体积单位体积单位体积单位体积国际英制(m3)(ft3)(m3)(ft3)(m3)(ft3)(m3)(ft3)(m3)(ft3)M19..72...00.……M1....93..31.00……M9....83……M2.510124002...0……M33597.5128.3……M3.……26790330……M4……757002008751……M4.51………………3512477.00M5………………61.5M5.510………………352.0M6………………M6.………………355324700700M7………………18001750

关于工业用洁净室方面的指南、规定、标准参考资料、解说和实际用例,我国过去已经发表介绍了许多。空气中的悬浮尘埃的控制技术,70年代初期在我国药品生产企业运用中还是先进技术,而现在已从一般尘埃的控制转变到生物微粒的控制。目前在生物净化的名义下,医院为中心,向着新的领域继续发展,形成了生物洁净技术。

在药品生产企业洁净室的发展过程中,年高效过滤器的研制,年层流(现在称单向流)概念在洁净室方面的应用以及年美国联邦标准的发表,都是很大的技术革新。若没有高效过滤器的发展,便无法以用0.5um悬浮尘粒来规定空气洁净度(附表三)。

水与工业气体在药品生产上都普遍使用,它们或者与产品多次接触,或者直接参与产品的化学、物理过程,它们的纯净程度往往要比空气洁净程度对于产品质量有更加直接的影响。

2、制药生产企业洁净室的特点

GMP规定制剂、原料药的精烘包、制剂所用的原辅料、直接与药品接触的包装材料的生产均应在洁净区域内进行。药品生产企业的洁净室或洁净区系指对尘粒及微生物污染需进行规定的环境控制的区域,其建筑结构、设备及其使用均具有减少对该区域污染源的介入、产生和滞留的功能。因此药品生产企业的洁净室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同时兼顾了诸如电子行业的以控制微尘颗粒为目的的医院手术室等以控制微生物为主要目的的生物洁净室的要求。

控制环境中的微尘颗粒,对药品生产企业洁净室同样重要。微尘颗粒特别是尘粒存在直接质量及寄生了微生物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大量临床资料表明,如污染了7~12um的尘粒的尤其是静脉注射用药,可以导致热原反应、肺动脉炎、微血栓或异物肉芽肿等,严重的会致人死命。微尘颗粒进入血管系统对人体的危害,与粒子数量、粒径及理化性质有关。因而一些国家纷纷各自对此做出限制性规定:USPXXL版规定每瓶输液中大于或等于10um的粒子不得超过10个,大于或等于25um的粒子不得超过2个;BP自年版起规定朦胧,每ml输液中大于或等于2um的粒子不得超过1个,大于或等于5um的粒子不得超过我国药典年版也首次对输液不沉性微粒作出限定,规定每毫升输液中大于或等于10um的粒子不得超过50个,大于或等于25um粒止不得超过5个。除输液外,其它注射剂、滴眼济和口服剂等也都要求在洁净的环境中生产,只是各自要求的洁净度不尽相同。根据这个要求,在设计药品生产企业洁净室时,必须对可能产生微粒、尘埃的环节,如室内装修、环境空气、设备、设施、容器、工具等做出必要的规定,此外还必须对进入洁净厂房的人员和物料进行净化处理,分为人流通道和物流通道。

然而,药品生产企业洁净室对环境洁净度的控制尚不仅限于微粒。

药品,鉴于它治病救人的特殊作用,在生产环境中除了对非生命污染物—微粒要加以限制外,还必须对有生命的污染物—微生物做出必要的规定。害为它们对药品的污染要比微粒更甚,不加以控制则对人体危害更为严重。微生物多指细菌和真菌可以在一切地方产生,有很强的繁殖力。空气中的微生物多数附着灰尘上,也有的以芽孢状态悬浮在空气中。微生物产生、附着而给特定的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由于微生物不断生长和繁殖,因此,它是“活的粒子”。不同环境中微生物量也不相同(表2-1)。在温度温度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它们一昼夜可增殖10的21-24倍,因而对微生物的控制尤为重要,也更为棘手。对制药待业造成污染主要是微尘、细菌、病毒、热原、过敏性物质。注射药如果污染了细菌,轻则局部红肿化脓,重则可引起全身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口服及外用药除了不能有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活螨和螨卵外,对霉菌和杂菌也要进行限制(表2-2)。

正是这些原因,药品生产企业洁净室必须同时对生产环境中的微粒和微生物加以控制。卫生部颁布的GMP第十四条中提出的洁净级别(表2-3)就体现了这方面的要求,同时也反映出药品生产企业洁净室不同于其它工业洁净厂房的特点。

表2-1不同环境微生物量

环境

土壤

空气

人本皮肤

地板

微生物量

~

/g

10~

/g

10~

/ft3

1~

/in2

10~

/in2

表2-2药品的微生物检查要求

类别

剂型

含细菌量

含霉菌量

附注

固体

不含生药原料

口服剂

〈1个/g或ml

《个/g或ml

不得检出大肠杆菌

含生药原料

片剂

1个/g

〈个/g

不得检出大肠杆菌

丸剂

〈50个/g

〈个/g

散剂

〈个/g

〈个/g

液体制剂

〈个/gml

〈个/gml

眼药

〈个/gml

不得有

不得检出绿浓杆菌

阴道、创伤用

〈个/gml

〈个/gml

不得检出破伤风杆菌、绿脓杆菌

洁净室操作人员不同状态时的产尘量表

粒径

(μm)

微粒数量

(粒/人·min

工作服

活动程度

说明

≥0.5

≥0.3

2×~3×

0.63×

0.85×

2.7×

2.8×

(0.25~0.5)×

0.27×

2.6×

(0.7~3)×

洁净工作服

布工作服

洁净工作服

做广播体操

头上下左右活动

上体运动

身体弯曲

踏步

步行,速度约0.8m/s

步行,步/min

步行,步/min

身体蹲立或旋转

步行,速度:

表2-3洁净级别要求

洁净级别

尘粒数/m3

活微生物数/m3

换气次数

0.5μm

0.5μm

3,

0

5

垂直层流0.3m/s

10,级

35,.

2,00

20次/h

,级

3,,

20,

15次/h

无论是哪个国家的GMP,其基本目的都在于将人为的差错控制到限度,有效地防止药品受到污染和质量下降,建立起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等三个方面。因此,作为药品生产必要条件的厂房、设施、设备等硬件,也必须从这方面予以考虑,并给以满足。

九、空气净化措施

药品生产企业洁净室的头等重要任务就是要控制室内空气浮游微粒及细菌对生产的污染,使室内生产环境的空气洁净度符合工艺要求,一般采取的空气净化措施主要有三个:首先是空气过滤——利用过滤器有效地控制从室外引入室内全部空气的洁净度,由于细菌都依附在悬浮颗粒上,微粒过滤掉了细菌也能过滤掉;其次是组织气流排污,在室内组织起特定形式和强度的气流,利用洁净空气把生产环境中产生的污染物排除出去;再次是提高室内空气静压,防止外界污染空气从门及各种缝隙部位侵入室内。

1、空气过滤

空气过滤器是当前空气净化最重要的手段。空气过滤器的性能有风量、过滤效率、空气阻力和容尘量,它们是评价空气过滤器的四项主要指标,过滤器应用率高、阻力小而容尘量大。

(一)风量

通过过滤器的风量=过滤器面风速(m/s)×过滤器截面积(m2)×m3/h

(二)过滤效率

在额定风量下,过滤器前后空气含尘浓度N1、N2之差与过滤器前空气含尘浓度的百分比称为过滤功率A。

用公式表示为:

N1-N2N2

α=--------------------????????′%=(1--------??????)′%

N1N1

当含尘浓度以计重浓度“mg/m3”表示时,求出的效率为计重效率;以大于或等于某一粒径(例如0.3um或0.5um等)的颗粒计数浓度“个/L”表示时,求出的效率为计数效率;计数效率中若按材料径范围的颗料浓度来表示则粒径分为组计数效率。

用穿透率来评价过滤器的最终效果往往更为直观。穿透率K是指过滤器后与过滤器前空气含尘浓度的百分比。

用公式表示为:

N2

K=1-α=---------′%

N1

K值比较明确地反映了过滤后的空气含尘量,又同时表达了过滤的效果。例如:两台高效过滤器(HEPA)的过滤效率分别是99。99%和99。98%,看起来性能很接近,实则其穿透率相差一倍。用DO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法检漏就是基于过滤器的穿透率。

(三)阻力

空气流经过滤器所遇的阻力是HVAC系统总阻力的组成部分。阻力随滤速的增高而增大。故评价过滤器的阻力须以额定风量为前提,过滤器的阻力又随容尘的增加而升高;新过滤器使用时的阻力叫初阻力,容尘量达到规定值时的阻力叫终能力。一般中效与高效过滤器的终阻力大约为初阻力的2倍。

(四)容尘量

是在额定风量下达到终阻力时过滤器内部的积尘量。

2、三级过滤在净化系统中的应用

在空气净化系统中从吸入新风开始,一般分为三级过滤。级使用初效过滤器,第二级使用中效或亚高效过滤器,第三级使用高效过滤器。个别也可能分为四级,即在第三级之后再增加一级高效过滤器,通常把不同效率的过滤器配合使用。

洁净度为,级及低于,级的空气处理应采取初效、中效、高效空气过滤器三级过滤。等于或高于,级(,级)空气净化处理,也可采用亚高效空气过滤器代替高效空气过滤器。

3、过滤除菌

正因尘埃粒常作为细菌的载体,所以就这个意义来说,空气中尘粒愈多,细菌与之接触的机会也愈多,附着于其上的机会当然也就多了,所以生物洁净室中除菌的措施主要靠空气过滤。用于生物洁净室的过滤器,以下三个问题应该特别注意:

(1)高效过滤器对微生物的过滤效率

由于微生物的等价直径远大于0.5μm,所以高效过滤器的滤菌效率几近%,高效过滤器出口菌浓皆可为“0”。用喷含菌溶液来试验,由于溶液的最后液滴大小也都大于细菌自身大小,所以也获得较高的效率。对于常用的高效过滤器,当以每L细菌浓度为8.2′~6′空气通过它时,对于不同大小菌种,不同滤速条件的过滤效率也不一样,对自身大小约0.1~0.5μm的细菌其过滤效率和0.3μmDOP微粒的效率一致。

(2)控制减少洁净区的微生物提高洁净度应努力做到:尽量减少涡流,避免将工作区以外的污染带入工作区;尽量防止灰尘的二次飞扬,以减少灰尘对工作的污染机会;为了稀释空气中的含尘浓度,要有足够的通风换气量;工作区的气流要尽量均匀,风速必须满足工艺和卫生要求,当气流向回风口流动时,要使空气中的灰尘能有效地带走。

总的来说,洁净室的灰尘主要来源于人其占80%~90%,来源于建筑物是次要的仅占10%~15%,来源于净化送风系统的就更少了。

微生物主要特性表9-7

微生物菌落特征个体形态生理特性繁殖方式病毒无菌落形态无细胞结构,杆,球,多角,蝌蚪状属性寄生于动植物,细菌人体在寄主细胞内进行核蛋白复制立克次氏体同上多形性属性寄生于昆虫和人体在寄主细胞内繁殖细菌湿润光滑有光泽,半透明或不透明单细胞,细胞结构不完善;有杆,球,弧三形态往往被噬菌体侵蚀,一般在中性及微碱性环境中生活分裂繁殖放线菌干燥坚硬,有折皱菌丝纤细,不分隔,细胞核结构不完善;一般孢子成吊状生长较细菌,霉菌慢,环境同上孢了由孢子丝断裂方式形成真菌与细菌相似,大单细胞,细胞结构完善,圆或卵形在偏酸条件下生长出芽生殖,有的为有性繁殖

酵母菌

霉菌

棉絮状或绒毛状,有色,大菌丝有横隔或无横隔;细胞结构完善较耐酸性分生孢子或孢子囊孢子,有性繁殖,各式各样

4、气流组织与换气

为了特定目的而在室内造成一定的空气流动状态与分布,通常叫做气流组织。一般来说,空气自送风口进入房间后首先形成射入气流,流向房间回风口的是回流气流,在房间内局部空间回旋的则是涡流气流。为了使工作区获得低而均匀的含尘浓度,洁净室内组织气流的基本原则是:要限度地减少涡流;使射入气流经过最短流程尽快覆盖工作区,希望气流方向能与尘埃的沉降方向一致;使回流气流有效地将室内灰尘排出室外。可见洁净车间与一般的空调车间相比是完全不同的。空调车间为了获得均匀的温湿度而用紊流度大的气流方式,使射流同室内原有空气混合,并把工作区置于空气得到充分混合后的回流区内。

洁净室的气流组织型式见表2-4,换气次数的确定,应根据热平衡、风量平衡以及净化要求计算而得到,并取值。

表2-4气流组织

空气洁净度

10级

气流

流型

垂直单向流

水平单向流

非单向流

非单向流

非单向流

1.顶送(高效过滤器占顶棚面积60%)

2.侧布高效过滤器.顶棚设阻尼层送风

1.侧送(送风墙满布高效过滤器)

2.侧送(高效过滤器占送风墙面积40%)

1.顶送

2.上侧墙送风

1.顶送

2.上侧墙送风

1.顶送

2.上侧墙送风

1.格棚地面回风

2.相对两侧墙下部均布回风口

1.回风墙满布回风口

2.回风墙局部布置回风口

1.单侧墙下部布置回风口

2.走廊回风(走廊内均布回风口或端部集中回风)

1.单侧墙下部布置回风口

2.走廊回风(走廊内均布回风口或端部仪器回风)

3.顶部布置回风(室内粉尘量大或有害物质时除外)

1.单侧墙下部布置回风口走廊回风(走廊内均布回风口或端部集中回风)

2.顶部布置回风(室内粉尘量大或有有害物质时除外)

5、正压控制

为防止外界污染物随空气从围护结构的门窗或其它缝隙渗入洁净室内,以及防止当门开启后空气从低洁净区倒流向高洁净区,必须使洁净室内的空气保持高于邻区的静压值,这是空气净化中的又一项重要措施。

洁净室正压是通过使净化系统的送风量大于回风量和排风量的方法来达到。维持洁净室正压所需的负量,要根据围护结松密封性能的好坏来确定。

实测表明当洁净室正压为5pa时,已能满足洁净室洁净度对正压的要求,但这是限度的正压值。在此正压值下,多数洁净室所需的维持正压风量为2-4次/h换气次数。为了节能,建议把围扩结构做得尽可能严密,正压所需的风量按1-2次/h换气次数选用。

实测中多数洁净室处于10Pa左右的正压值,建议采用正压值时所需的风量按2-3次/h换气次数选用。达到洁净室正压要求的措施,可按表9-6选用。

洁净室正压装置表9-6

名称

特点

备注

回风口装空气阻尼过滤层

1、结构简单

2、经济

3、室内正压有些变化,随着阻尼层阻力逐渐增加而有引起上升

1、仅适用于走廊或套间回风方式

2、阴尼层一般用厚5-8mm泡沫塑料或无纺布制作

3、阴尼层一般1-2个月清洗一次,以维持室内正压不致过高

余压阀(不建议用)

1、灵敏度较高。

2、安装简单。

3、长期使用后,关闭不严。

1、当余压阀全关时,室内正压仍低于预定值,则无法控制

2、位置一般设在洁净室下风侧的墙上

3、生产装配式洁净室的工厂,一般都有机械余压阀产品,南京晨光机器厂生产有电支余压阀

差压式电动风量调节器

1、灵敏度高,可靠性强

2、设备较复杂

3、主要用于控制回风阀和排风阀

当正压低于或高于预定值时,可自动调节回风阀或排负阀,使室内正压保持稳定

可开式单层百叶回风口配带调节阀(推荐用)

1、结构简单、安装简单。

2、调节方便可靠。

位置一般设在洁净室下风侧的墙上,使室内正压保持稳定

举例如某制药厂的洁净室,当相对于邻区的压差从+0.54mmH2O降至-1.24mmH2O时,尽管把换气次数从17次/h升至41次/H,而室内含尘浓度仍然从粒/L增加到粒/L(表2-5)。

表2-5洁净室内压力变化对洁净度的影响

室内相对于邻区的压力(mmH2O)

换气次数

(次/h)

含尘浓度0.5μm

(粒/L)

测定条件

-24

0.54

41

17

三台洁净台运转有四人坐在室内工作

针对室内不同洁净度的房间而言,我国GMP规定其静压差(Pa)≥0.5mmh2O)以及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10Pa(1.0mmH2O)。

但工艺过程产生大量粉尘、有害物质、易燃、易爆物质的工序,其操作室与其它房间或区域之间应保持相对负压。这时可将走廊做成与生产车间相同的净化级别,并把静压调得高一些,使空气流向产生粉尘的房间——即新规范要求固体制剂生产车间的洁净走廊正压大于产尘的洁净室。

此外,制造或分装青霉素或致过敏性等药物的洁净室有特殊要求,即要阻止外部污染的流入,又要防止内部空气的流出。因此,室内既要保持正压,与相邻房间或区域之间要保持相对负压。

十、水和气体的净化

1、水的净化

医药工业工艺用水分为饮用水、软化水、纯水(即去离子水、蒸馏水)和注射用水。

制剂生产用水,从开始应用自来水,进一步采用了纯水(包括去离子水及蒸馏水)和注射用水,更重要的是还规定了灭菌锅和灭菌产品的冷却用水。

通常工业用原水为自来水,它是用天然水在水厂经过凝聚沉淀与加氯处理得到的,但用工业标准来衡量,其中仍然含有不少杂质,主要包括溶解的无机物和有机物、微细颗粒、胶体和微生物等。

溶解的无机物是纯水处理的主要对象之一:它们表现为等当量的阳、阴离子。阳离子如Na+Ca++……等,阴离子如SO4、Cl、NO3……等。溶解的有机物,如油脂碳氢化合物、工业有机废水、洗涤剂以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等,其特点是不带电,但极微细。

微细颗粒包括各种悬浮或沉淀的固体粒子,它们不仅在原水中数量众多,而且水的处理设备以及分配系统等各个部位都不断产生脱落物。胶体物包括溶胶类,例如硅酸、铁、铝的某些化合物,也包括一些高分子化合物如腐植质胶体等。它们的粒径比微细颗粒要小得多。微生物包括细菌、浮游生物及藻类。其中特别是细菌,为纯水制备中难以对付的一个方面,包括病毒与热原在内,粒径属于μm级及Nm级。并且条件适当时它们就会在离子交换树脂、活性碳、贮水罐以及各种阀门与管道中高速繁殖。细菌本身具有粒子的一切特性,菌体上并且往往含有金属离子,又同时是有机物,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处理。“纯水”或“超纯水”的具体指标是要根据不同使用目的来确定的,用于医药工业时主要指标是电阻率和细菌、热原;工业用水的“纯度”是相对而言的,通常除软化水外,多把脱盐水、纯水和高纯水笼统称之为纯水。在医药工业上,纯水还包括蒸馏水,其电阻率(25℃)在0.1~1.0′~1.0′Ω/cm之间,剩余含盐量在1~5mg/L~0.1mg/L以下,有一个相当宽的区间。实际上的理想的“纯水”是没有的,因为它具有极高的溶解性和不稳定性,极易受其它物质的污染而降低纯度。

饮用水须用自来水或水质较好的井水为水源,去离子水必须用饮用水为水源,经离子交换而制备,蒸馏水可用饮用水经蒸馏而制备,纯水仍不能去除热原,所以注射用水必须用上述方法制得的纯水再进一步通过蒸馏而制备。

纯水制备是以原水为原料,经逐级提纯水质使之符合生产要求。纯水制备系统没有一种固定模式,要综合权衡多种因素根据各种纯化手段的特点灵活组合应用。既要受原水性质、用水标准与用水量的制约,又要考虑制水效率的高低、能耗的大小、设备的繁简、管理维护的难易和产品的成本。

为了保证纯水水质稳定,制成后应在系统内不断循环流动,以达到“流水不腐”的目的,即使暂时不用也仍要返回贮槽重新纯化和净化,再进行循环,不得停滞。

净化水制备及管道制备净化水和输送净化水的管道及安装必须采用符合卫生学要求的材料和安装措施。

2、气体的净化

药品生产企业所用的工业气体主要指压缩空气和作为保护性气体用的氮气。

与药物接触的压缩空气以及洗瓶、分装、过滤用的压缩气应经除油、除水等净化处理。

评价工业气体洁净度的指标一是纯度,二是气体中夹带的尘粒以及细菌数。市售的各种瓶装氮气,空气中的含尘量为1~粒/L(0.3μm)。从气体发生站用管道输出的气体中含尘量大于粒/L(≥0.3μm)。而生产用气体一般要求的含尘量不大于3.5粒/L(≥0.5μm)。故须装设尘粒过滤器。医药工业所用气体,其管道末端使用的过滤器多采用微孔滤膜,滤膜的孔径不同,有0.22μm、0.45μm、1μm、3μm、5μm等,从而得到的净化程度亦不同,高效空气过滤器对于≥0.3μm粒径的尘埃可以达到级,是目前用作终端净化的主要手段。高效空气过滤器有平板式、筒式和折叠式等,并按气体流量的不同分为若干型号。

3、洁净区域的排水

洁净区排水系统系指室内排水系统。

室内排水系统的任务是将自洗涤与卫生器具和生产设备排除的污水以及降落在屋面上的雨水、雪水迅速排到室外排水管道中去,同时药品生产的洁净要求需防止室外排水管道中的有害气体、臭气、有害虫灯进入室内,产生微生物污染,并为室外污水的处理和综合利用提供便利条件,因此洁净区域的排水系统也极其重要的。

医药工业所产生的污水有三类:

(1)生活污水包括卫生洁具、洗手设施、淋浴设施等排出的污水;

(2)生产废水是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水和废水,包括设备及容器洗涤用水、冷却用水等;

(3)雨水包括屋面的雨水及融化的雪水。

其室内排水体制一般采用分流制,生活污水、排水设计规范(TJ13-74)外,还必须遵守GMP的有关规定。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级的洁净室内不宜设置水斗和地漏,10级的洁净室应避免安装水斗和地漏,在其它级别的洁净室中应把水斗及地漏的数量减速少到程度;

(2)洁净室内与下水管道连接的设备、清洁器具和排水设备的排出口以下部位必须设存水弯或水封装置;

(3)设在洁净室的地漏,要求材质不易腐蚀(内表面光洁,例如不锈钢材料),不易结垢,有密封盖,开启方便,能防止废水废气倒灌,允许冲洗地面时临时开盖,不用时则将盖盖死,必要时还应根据产品工艺要求,灌以消毒剂消毒灭菌,从而可以较好地防止污染(现在国内已开发了这种医药工业的新型专用洁净地漏);

(4)质监部门及生产上产生的酸碱废水亦应设置专用管道,并采用PVC(塑料管或ABS工程塑料管,引至酸碱处理装置;

总之,洁净区域应尽量避免安装水斗和下水道,而无菌操作区应绝对避免。如需安装的则设计时应考虑其位置便于维护、清洗,使微生物污染降低到最小程度。待续









































早期白癜风如何治疗
中科医院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baogd.com /bzsjby/1171.html